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今年以來,有超過百家上市公司發布擔保相關事項公告。上市公司為子公司、控股公司或其他相關企業提供對外擔保等“風氣很盛”。 對外擔保的風險也開始顯現。部分公司近期公告,因對外擔保事項面臨法律訴訟,有的公司業績也被“拖累”。市場分析人士稱,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涉及的原因比較復雜,有公司發展的需要,如為上游原料及下游銷售企業提供擔保、為子公司申請銀行貸款擔保等,也有部分風險較大的甚至是“人情債”對外擔保,上市公司需要在擔保事項上做好風險管控。 百家公司忙擔保 公告顯示,2015年1月1日至19日,已有易事特、中孚實業、怡亞通、新希望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發布擔保相關事宜公告,涉及擔保金額少則一兩千萬,多則達到幾億甚至幾十億元的資金規模。 其中,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主要是為公司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申請銀行綜合授信提供擔保,或為子公司償還債務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以及為上游供貨商以及下游銷售商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等。1月19日,易事特公告稱,公司采用連帶保證責任方式為全資子公司中能易電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向招商銀行東莞大朗支行申請7000萬元循環授信提供擔保,授信期限一年。1月17日,萬澤股份公告,為全資子公司申請銀行信貸提供全額連帶責任的保證擔保,公司實際控制人則為貸款提供個人保證擔保。 有的上市公司為上游供應商及下游銷售商提供擔保。新希望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2015年度為下屬公司、養殖場(戶)或經銷商等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傤~度預計為823728.53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49.13%。 據某上市公司財務部門人士介紹稱,子公司申請銀行授信等融資行為若能獲得上市公司層面的擔保將“容易得多”,為上游供應商及下游經銷商提供擔保則有確保公司經營情況穩定等的考慮,“其中也有不少‘人情債’式的擔保,以及其他非市場性因素影響下的擔保行為”。 擔保風險高懸 對外擔保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常規動作”。2014年中報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發生額合計近60億元規模,有90家上市公司擔?傤~占凈資產比例超過100%,甚至有的公司擔保額占凈資產的比重高達1090%。 其中的風險已經顯現,也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證監會[微博]《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顯示,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應當遵守若干規定,包括上市公司不得為控股股東及本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關聯方、任何非法人單位或個人提供擔保;上市公司對外擔?傤~不得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凈資產的50%;上市公司對外擔保必須要求對方提供反擔保,且反擔保的提供方應當具有實際承擔能力等。而證監會2005年發布的《關于規范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的通知》則明確,規范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嚴格控制上市公司對外擔保風險;加強監管協作,加大對涉及上市公司違規對外擔保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等。 但風險還是不時出現。1月16日,針對深交所[微博]對公司擔保案件訴訟情況等的問詢,多氟多進行了詳細回復,并同時發布業績向下修正公告,將2014年凈利潤預期由此前的同比增長0-40%,調整為同比下滑60%-90%,盈利163.59萬元-653.36萬元。多氟多業績預期的下調源于公司在2011年為鄭州鋁業銀行借款提供的擔保。由于鄭州鋁業未能按期償還借款,法院判決多氟多承擔連帶還款責任,公司確認營業外支出1920萬元。 1月14日,慈星股份發布生產經營業績及擔保風險提示性公告,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為客戶的銷售貸款提供擔保余額為61425.42萬元;由于客戶貸款違約公司暫時為客戶代償的金額為60003.57萬元。業內人士認為,慈星股份由于客戶的銷售擔保貸款違約,陷入為客戶還錢的“擔保黑洞”,這個“黑洞”還可能不斷擴大。 公司治理結構亟待完善 違規擔保一直是上市公司的“危險區域”。此前,甚至出現過違規擔保成為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妙計”。而在經歷過監管部門的規范之后,上市公司對外擔保逐步規范,但規范的腳步似乎跟不上各式各樣的“違規沖動”。 實際運作中,“上市公司對外擔?傤~不得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凈資產的50%”這一政策界限被上市公司“輕松跨越”。西藏珠峰在去年3月發布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實際發生的對外擔保余額為13000萬元,擔?傤~累計占公司2012年12月31日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約為4060.93%,且此后更是推出了其他大規模擔保計劃。事實上,存在上述情況的上市公司遠不止西藏珠峰一家。這在市場人士看來,需要上市公司對風險有著足夠的掌控力,才能避免大的風險出現。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相對不完善為違規擔保提供了發生的可能。財經評論人熊錦秋認為,上市公司違規擔保難治理的深層次原因,來自上市公司治理,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在股東大會及董事會都具有控制權,監事會、獨立董事等權力制衡機制形同虛設。前述上市公司財務部門人士認為,擔保作為上市公司慣常使用的資本運作手段,在日漸常見和普及的同時,很容易逃避該有的制約,成為“少數人的決定”。 此外,市場分析人士還提醒上市公司注意在兼并收購等大動作中因收購對象違規擔保帶來的風險。去年11月,保稅科技(14.65, 0.00, 0.00%)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張家港保稅區長江國際揚州石化倉儲有限公司被自然人張兵、于榮祥列為被告之一,其或需為3276萬元賠償承擔連帶擔保責任。而該子公司系公司2013年定增募資收購而來!安还苁莵碜杂谏鲜泄咀陨磉`規擔保,還是子公司輸送而來的擔保風險,都需要相關制度來加以規范! |